6月28日上午9点30分,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启了一场文化盛宴。特邀《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之《本草纲目》的解读人张瑞贤,带领现场读者以及线上观众一同走进这部东方医药巨典的世界。
(图中为张瑞贤教授为我们讲解的画面)
《本草纲目》由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耗时27年编撰而成,全书约190万字,共52卷,收录药物1892种 ,药方11096个,不仅是一部集本草学大成的药典,更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承载着东方生命哲学,在世界医药学和文化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其年代久远、篇幅浩繁、语言古奥,普通读者常常感到难以入手。因此,张瑞贤教授以“如何阅读本草纲目为题”讲解这本文化著作。
( 图中为张瑞贤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
张瑞贤在讲座中,从《本草纲目》的定位、版本、结构和分类等多个角度展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指出,《本草纲目》不只是药物学著作,还融合了博物学、医学理论以及文化考据等多方面知识,是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版本方面,他介绍了从1596年初刻本(金陵版)流传下来的百余种版本,重点提及江西本、杭州本、合肥本等主要版本系统,让读者对不同版本的特点和价值有了初步认识。
(图中为讲解的目录,分五个部分进行讲解)
对于《本草纲目》独特的结构和分类体系,张瑞贤详细讲解了以类为纲、以药为目的编排方式,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等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打破传统,更科学、系统,方便查阅,也体现了李时珍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认知。他还举例说明书中对每种药物从释名、集解、正误到修治、气味、主治等多方面的详细阐述,展示其丰富内涵。
(图中为《本草纲目》的分类内容)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学到阅读《本草纲目》的方法和路径,更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讲座,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中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和张瑞贤教授的合影留念)